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題黔陽縣宗學教習三人

每日诗词 时间:2023-02-28 03:32:3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景山官學教習雲路
清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卷第五十一《賢淑傳》之一《賢媛》二:
  雲宜人,楊洪妻。父彤,太學生,以外孫(楊)兆杏官,貤贈文林郎、湖北武昌府通山縣知縣。母孫氏,貤贈孺人。氏,幼受學於季父、建德令雲路,通《孝經》、《女史箴》。歸(楊)洪,善事舅(楊文賜)、姑(高恭人)及庶姑黃(孺人),曲盡孝謹。(楊)洪幕遊,代養兒、奉老、持家,惟氏是賴,靡不委曲調護。口授《小學》、《毛詩》,《四子書》始就外,傳比塾師,挑燈課讀,夜分不輟。嘗勉使為有用之學,子(楊)兆杏、(楊)兆李,用成名宦。(楊)兆李出嗣,早仕,以官,貤贈孺人,晉贈宜人。
基善謹按:昔承祖訓,宜人,數歲失恃,事繼母至孝。洎來歸,素嫻中饋,坐客滿堂,殽饌一手辦具,靡不精潔。鍼黹之巧,閨中多師事之。以此,鄉鄰、戚黨,稱“內助之賢,無有過於宜人者”。

閱楊基善《楊氏先媺錄存》卷三,有楊兆杏詩《家外叔祖雲覞齋先生官浙罷,任建德,羈旅十五年,音問阻絕。去歲,旋里。秋初,接奉手書,喜成四律,寄呈【佚一首】》
一從飛旆下嚴灘,餘不溪清照玉寒。平地風波何自起?浮雲富貴箇中看。
野棠忍見含風綠,絳帳猶傳換骨丹。喜聽柴桑歸靖節,花開延壽祝加餐。
按:《宋書·隱逸傳·陶潛》:潛晚年隱居故里柴桑,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趙翼《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嬴博空題墓,歸到柴桑孰舁輿?”

龍標自昔駐高軒,尚憶趨承色笑溫。問客何來猶稚子,負牀卻立比諸孫。
星霜轉瞬羞侵鬢,杖履頻年望倚門。三載瓜期還未及,老親雖健闊晨昏。
作者原註:龍標自昔駐高軒,尚憶趨承色笑溫:曾主講黔邑龍標書院。
作者原註:三載瓜期還未及,老親雖健闊晨昏:時畱滯京師[鑲白旗官學]教習館中。

束髪趨庭教讀書,無方能使鈍根除。食貧豈厭謀生拙,給廩仍慚祿養虛。
秋月久憐攀桂夕,春花兩笑倒綳餘。枝榮有本長相憶,翹待天南化雨舒。
作者原註:束髪趨庭教讀書,無方能使鈍根除:[楊兆]杏從母受《孝經》、《小學》、《毛詩》、《四子書》始就外。傳母幼從外叔祖[雲覞齋先生]卒業。
基善謹按:雲公,諱路,字登西,號覞齋。廣東樂昌人,占籍保靖。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優貢。邃於《易》、《春秋》、《三禮》,為文淵奧古雅,兼工行、草。充景山官學教習。授浙江建德令,慈惠廉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與觀察使爭獄事,得直,摭他故,解任。建德為衝途,附府邑。差務賠[倍],累甚鉅。賴後任與方伯維持,始擺脫。而授徒餬口,寡媳、稺孫相依。漂泊者,十有五年。嘉慶六年(1801)辛酉,權嚴郡守方公[蘿岑]倡士民佽助,僅敷買棹旋里。尋掌教保靖邑書院,從逰甚盛。晚號“墨癖老人”,壽九十餘終。性儉潔,布衣一領,袖底坐後,皆補綻,通體猶新,如初製。蓋昕夕端居,丹鉛不釋手也。孫殀,無嗣。遺文散失。炳之[楊兆杏子楊積煐,字喆士,號炳之]從父出示近體詩五首,亟綴是編。又舊藏墨蹟一幅,為在官時作,無所附麗,倂錄於此,用誌景仰。

搜索百度,得雲路資料:
雲路,字登西,晚號墨癖老人。清湖南保靖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優貢生,充景山教習,授建德知縣,以故去官,教士於鄉,成就甚眾。以詩、古文,負時譽,學者稱“覞齋先生”。卒年九十餘。


鑲白旗官學教習楊兆杏
清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卷三十五《人物傳·治行》
楊兆杏,字春暉,一字晴園。祖文賜,由雲南昆明縣家黔陽。父洪,以孝友稱。
兆杏,充乾隆己酉科拔貢生。嘉慶二年(1797),考取八旗官學。明年戊午,中京兆試舉人。(嘉慶)四年,充鑲白旗教習。報滿,部選湖北武昌縣知縣,改授建始縣。歷署宣恩、利川、恩施等縣。(嘉慶)二十三年,因監犯自戕,解任。既事白,免議,署應城、江陵等縣。道光元年,補通山。(道光)六年,委解甘肅軍餉。(道光)十二年,委解高錫。(道光)十三年,署漢陽府通判。
所蒞,撫以寬仁,勸能聽斷。在建始,民多溺女,作文勸之。犯者,以故殺律論,所活無算。議修南門外大橋,或言“不利於官”。兆杏曰:“官以利民,民利矣,吾何憂?”毅然行之。後雖如其言,罷去不悔。在建始,開塘堰、修河隄,藝山種廣、儲社穀田,由是,地不憂旱。
通山,多積案,奸猾擇人而噬,期年,清結千數百件,無枉縱。多盜,捕其魁,誅之餘。教以謀生,手製條約,反復勸誡。
庚寅夏,大水。兆杏冒暑濕,力行振恤。民忘其患。斷某孀婦案,兩姓瓣香生祀。所宰多山,邑至即嚴。立書院課程,措置膏火。暇輒,與諸生講解批抹,尤以實行相期。由是,士習端文風,亦漸與大邑埓。
性篤學,夙號“通儒”。歷充湖北壬午、乙酉、壬辰鄉試同考官,得人甚盛。弱冠時,如錢通政澧、紀文達公昀、趙總憲佑、羅鴻臚典,皆巨儒,交口延譽。嘗主本郡縣書院,邑久無甲科,至是,易良俶、陳道隆相繼成進士。俶選河南盧氏知縣,兆杏訓以“官須自己作”,遽訝其言。兆杏曰:“作好官,闔邑人大便,闔署人大不便。好官不自作主,誰代汝作?誰許汝作?”後果著循聲。
生平不計家人產,在應城,為前屬建始縣典史章鴻,捐復其官。通山典史葉書,歿於任,並資遣其家屬回籍。他善舉,典衣稱貸,曰:“吾以求心之安而已”。解組,時年六十八,囊橐蕭然。晚,就養弟兆李汝州官舍,兄弟怡怡,白首相對,人恒以“清白吏”目之。卒年七十二。

閱《楊氏先媺錄存》卷三,有楊兆杏詩《教習館中夏月夜讀書,有懷仲弟[兆李]河南》
雨後新涼夏似秋,陰陰槐蔭宿齋頭。此生難了惟書債,清夜長吟與月謀。
飛舄君隨王令去,下帷我作董生畱。鐙檠兩地生惆悵,魂夢連宵作汴游。
按:清嘉慶六年(1801)辛酉春,楊兆杏於鑲白旗官學教習報滿,忝受湖南黔陽縣邑侯王洱之聘,主講於龍標書院。鼓箧而來者,濟濟莘莘。楊兆杏樂得與之,切劘其間。第齋舍偪隘,至有藩席為室,莫蔽風雨者。與此同時,兆李大挑一等,挑發河南,以做好官誓於都門關帝廟。楊兆李自鐫手章曰:“不貪為寶”、曰“勤以補拙”。及秋,候補丞黃錫齡,來攝邑尉事。黃錫齡雅好讀書,政暇,恒過斯講學。喟然曰:“書院贊學官、教士,固一邑人才,聚蔽地而湫隘若斯,非所以作士風也。盍更諸爽塏。”楊兆杏曰:“誠賴公力,得廓而新之,則多士幸甚。”於是,請於黔陽縣令王洱,王洱欣然捐廉俸,以為之倡。商諸邑中紳佩耆庶,無不踴躍捐輸。廉得院之北偏,舊學宮地一區,方廣延袤皆倍,不煩相度。而規劃、方案已定,迺築基阯,正方位,採良材、運瓴甋,無慮計功,而日程事楊兆李曆署河南太康、獲鹿、臨漳、考城、滑縣、浚縣知縣,所在汲汲于忠孝節烈,興學校,修古跡,百廢具舉。楊兆李大兵剿滑台鞫,所俘脅從全活,獨多襄滑衛軍局,毫不苟取。同事屢加誚讓,堅守如常。


宗學教習陳道隆
清同治十三年(1874)《黔陽縣誌》卷十二《古蹟·進士陳道隆墓》:
在在城里賀桐坪。邑紳易孔昭《拜郅堂先生墓》:“大邱老去哭同聲,別久春風淚更傾。龍標斯文誰後起,鹿鳴再宴似前生。程門雪後飛鴻跡,董相墳前下馬情。為訴西征頻捧檄,秦雲回首故山城。”義塚:一在縣東門外,一在縣西門外。

清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卷三十九《儒宿傳·石曰瑜》:
石曰瑜,字無瑕。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歲貢石金(設舘授徒於黔陽縣)之子。家貧,授徒。邑進士陳道隆幼孤貧,曰瑜留讀門下,日用、飲食,恆加給焉。及貴,惟瑜妻在。進士生養葬祭,一以終身。瑜子應基,幼有“神童”之目。早夭。

清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卷三十九《儒宿傳·陳道隆》:
陳道隆,字郅堂,嘉慶三年(1798)戊辰舉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丁丑,宗學教習。嘉慶二十四年(1819)己卯進士。道光初元(1821),舉孝廉方正。美豐儀,善談論,文章、吏治,皆能講究本源。初授直隸臨城知縣、旋擢大興知縣,以細事被議,回籍。主教龍標書院,每登堂講藝、批卻導窾,聽者莫不心開。當事重其品學,並請兼郡書院,一時名下士,出其門。咸豐九年(1859),在籍襄辦籌餉局捐務,因開復原官。以教授補用,並加五品銜。先是,家貧力學,(得貢生石曰瑜周濟)為太守(沅州知州)藍嘉瓚所識拔。弱冠,登賢書(科舉時代稱鄉試中式為登賢書),名噪京師。循循以講席終,未竟其用也。晚,更潛心道德,焚香讀書。年八十,重赴鹿鳴,人以為厚德之報耳。

清同治十三年《黔陽縣誌》卷三十九《儒宿傳·陳道隆》:
廖時億,字約軒,增生。少與進士易良俶、陳道隆齊名,稱莫逆交。相互心折,人有譽陳者,必謝云:“品行、文章,吾不及約軒遠矣”。性喜貸給寒畯,邑選貢曾寀光兄弟,皆出其門。鄉里至今以師範推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qhwk.cn/shici/meirishici/1871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題黔陽縣宗學教習三人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