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看中国唐朝影视城、想你让我心碎 ,想你让我泪流、从脂批看《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每日诗词 时间:2023-09-18 10:07:3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投稿

看中国唐朝影视城
亭楼琼姿在瑶台,江南盛唐谁亲裁。
倚临汉江殿堂外,圆月明时美人来。
秋时疏影伴妃竹,掩的残香芙蓉苔。
今世何郎咏尘好,东风不愁花难开。

海波於襄阳静雅苑
2023年9月15日

想你让我心碎,想你让我泪流
我想你了,很深很深,如同窗外的夜色一样。在这万簌俱寂的时候,我真想唤醒一只已归巢休息的鸟儿,让它为我捎去对你的一片相思之意;真想拽上几缕徐徐柔柔的风,让它将我的心语慢慢地吹到你的耳际,不只是叮咛,不只是祝福,还有一句最重要的是我想你了,很深很深。思念如水,如水的思念渐渐的把我淹没,我沉浸在这甜蜜的思念里,窗外,微风依旧,你的梦里,可有我的出现......我想你了,此时此刻你想我吗?我多想此时有你的陪伴,相拥在这美好的夜色里,不在让我一个人无限的思念,你能感觉到我在思念你,你是否听到我思念的话语,我想你啦,好想好想你。是什么让我如此依恋?静夜里,打开电脑,反反复复地听着你听过的这首歌,在我的小屋里,我的心被一种温暖亲切的情感充盈着,浅浅欲醉的承诺从极遥远的空间缠绕而来.....
我想你了,很深很深。人生有太多的际遇,风也含情,雨也含情,水也含情,都代着我的思念。我想信,你就是我一生的等待。我一生的爱恋,好爱好爱你,我相信你是我今生该等的人,值得我思念,想你想你,好想你,就是我今生一段美丽感情永存记亿的来生缘。爱你爱你好爱你,梦是辽阔的,是我想象你的星空,想着你,那些短暂的瞬息,那份愉悦中的嬉戏.。我想你了,真的很想很想。每天想你无数回,黄昏喊你无数声。在很想你的时候我哭了也许眼泪可以排走我想你的心痛。你知道吗?一个人一旦住进了一个人的心里,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将其抹去。你就是这个住进我心里的人。谁也取代不了你的位置。我痛,我想,我悲哀,我难过,我傻我痴每当想你的时候,思念的心永远不知疲倦。为什么你让我这样的想你?
想念你,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它只是一种感觉。想念你,不需要太多的借口,它只是一种牵挂,总是在没有你的日子为你担心。想念你,不需要太多的原因,它只是一份真情,总是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想念你,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祝福,祝你在没有我的日子里能够幸福。有一些话,不需要说出口,你懂就好;有一种感情,不必长拥有,放在心里就好;有一种牵挂,不需要常想起,有一份默契就好;有一个人,不一定要长相守,只要珍藏在记忆中就好.......。不管未来怎样,我只要把你铭记。我多想在你面前看着你的笑眸,用我温柔深爱的方式收获一种情感,收获今生今世的秋天,收获爱情迷幻美丽的缠绵。当夜很深了,我想你,也很深很深了!想你,没有眼泪,只有一种温暖的情愫在蔓延,动情的夜晚掩盖了所有的惆怅,只有柔情蜜意漾在心间。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着你,我想你啦,很深很深.我千万次的问自己,是不是我上辈子欠你的,今生要我来还你的债。你的名字就像一个烙印,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
你知道吗、我怨你,怨你离我太遥远为什么?为什么当我想你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你。我的脑海里全都是我们的回忆。有快乐的,有不快乐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想你,想你,好想好想,真的好想你。就这样,我这不争气的眼泪,一次次从眼角流下无论我怎么控制住自己都没用。我想变成一朵云,随风飘到你的身边。我想变成一只鸟,飞去落在你的肩头。想你,想的让我心碎想你,想的让我眼泪流,相思成海。想你,朝朝暮暮,念你,分分秒秒!

海波於襄阳静雅苑转自596365405
编辑于2015-6-2611:07阅读

从脂批看《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蹊径。脂砚斋作为这么一位特殊的批书人,无疑是最懂《红楼梦》的,也是在这场无边大梦之中最先觉醒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古典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它的博大精深是罕见的!它是一部涵养百代而又凌跨时空,积古今之美而又另立新场,空诸所有而又无所不有的艺术珍品。谈到《红楼梦》的艺术鉴赏,历来是百家争鸣,各有见解。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着手研究都可以得到美的享受。现在,我们不妨从现存的“脂抄本”上批书人脂砚斋留下的批语入手,去体味《红楼梦》的艺术个性、艺术美。首先我们要明确:从脂批入手看《红楼梦》的艺术个性只是脂批诸多作用之一;反言之,从脂批当中点出来的《红楼梦》本身的艺术个性也只是它诸多个性中的一小部分。那么为什么又非要选择从脂批入手来做鉴赏呢?其理由如次:一,我以为对《红楼梦》的鉴赏应当有其中国式的“《红楼梦》美学”,硬要像王国维一样拿西方美学来读《红楼梦》,或是把曹雪芹归于什么“感伤主义派别”的做法都是欠妥当的。因为中国文化艺术中许多精妙的思想、许多独特的理论,它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超越了概念和逻辑,是无范畴的,西方外来文学、美学往往为之困惑。我们与其委曲求全地去“削足适履”,倒不如从脂砚斋这位特殊批书人的独特的见解切入,另辟蹊径地去“解其味”而“得其意”啊!二,要谈《红楼梦》的艺术之美,也不能回避版本问题。正如曲沐先生在《百态人间红楼梦》的序言中说道,“使用哪种本子作为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十分重要。依据版本不同,结论也不同,依据的版本错了,那么结论也错了!”可见,学术问题不能“和稀泥",不能模棱两可。我坚信脂本系统的抄本才是真正的曹雪芹的原笔,脂砚斋是最懂《红楼梦》的人。同时他也是在这场“无边大梦”之中最先觉醒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借脂砚斋之笔来看看《红楼梦》之美,也可谓管窥蠡测,“虽不中,亦不远矣!”那么,我们下面就看脂砚斋这支生花妙笔为我们点出了哪些《红楼梦》艺术的特别之处呢?­
一、新奇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据徐恭时先生统计,男子有495人,女子有480人,共975人。如此众多的人物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筋脉相连,纵横交错,浑然天成。我们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如此卓越的才情、笔墨。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它打破了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而赋于他们浓重的生活气息,所以《红楼梦》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性格丰满的,都不是可以简单地以好人坏人来区分的,其中,薛宝钗、王熙凤、探春、尤三姐、贾雨村等就是如此。他们都有活生生的个性,而非简单的好人坏人。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隐老先生请贾雨村“赴敝斋一饮”雨村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脂砚斋在此有一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言语之中对贾雨村的豪爽阔达不乏赞赏,而就在同一回当中,雨村吟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脂砚斋却犀利下笔批道:“奸雄之事,不觉露出。”这就点出了,贾雨村的利欲熏心,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也按捺不住飞黄腾达的野心。再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她待下人严厉无比,却又送皮袄给花袭人;她与贾蓉有染,却又与秦氏交厚;她滥用职权坑了人家三千两银子,贪图钱财,面对刘姥姥这样一个乡村老妪却又怜贫惜老······。戚序本第六十八回回前批道:“余读《左氏》见郑庄,读《后汉》见魏武,谓古之大奸巨滑,惟此为最。今读《石头记》,观凤姐作威作福,用柔用刚,占步高、留步宽,杀得死、救得活。”看这段批语会让我们恍然大悟,作者对于他笔下的人物,总是严格而又准确地把握住他们性格之中的“正邪两赋”内在的、真实的、具体的统一。这个手法是一反世俗的,曹雪芹的反俗是高层次的反俗,不是故作对立的表面上的标新立异,而是自由运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反俗笔法来曲折尽意地写出他想要写的一切,真可谓“造反有理”!­
(二)人各一面,毫不雷同。我们在看电视剧、电影、戏剧等各种《红楼梦》的影视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评论“这个演员演的像”或者“这个演员演的不好”,那么我们每个读者心中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曹雪芹笔下那一个个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各人各面毫不雷同的人物形象。宝玉的“似傻如狂”,黛玉的“娇弱可人”,宝钗的“典雅端庄”,湘云的“娇憨宽宏”······每一个人物甚至于丫头、小厮都千人千面。第二十一回,湘云第一次出场,来贾府后,在黛玉房里歇息,第二天一大早,宝玉跑去看她们,那段文字写的可真令人叫绝!我们来看曹雪芹为我们描绘的两个性格脾性完全不同的女儿的睡姿,“黛玉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这里以写两个女儿睡态之笔如此传神入画地展现出她们的容貌、气质、性格、脾性,正如脂砚斋所批:“黛玉之“黛玉之态,俨然就是娇弱女子,可怜!湘云之态,则俨然是个娇态女儿,可爱!真是人人俱尽,各个活跳,吾不知作者心中埋伏多少钗裙!”再比如,同为丫头的袭人和晴雯,一个“温柔和顺”,一个“风流灵巧”;一个“有始有终”,一个“彩云易散”。写袭人是“这袭人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是一心要做个好丫头的人,忠于主人是决**扣的。而写晴雯呢?却又是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灵巧,俨然是**里的清水芙蓉,她虽然也是奴婢丫头,却“心比天高”,从不刻意掩饰和作伪,时时袒露一片真性情·曹雪芹以入木三分之笔力写出了各个人物的神韵,使得他们鲜活如生而又各显精妙,着实令人叹服!
(三)心理描写,最见功力。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更能显示出作者手段的高超,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同时赋予了他们较大容量的思想情感,用这种手法来深刻地发掘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心理,从而使他们达到了思想和性格两方面的丰满和高度的统一。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走在梨香院墙角上,偶然听到“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的曲词,心下思忖“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此处有一脂批点出:“情**故以情**词曲警之,恰极,当极!”第二十六回末,黛玉在**大门外吃了闭门羹,心里委屈,忽又念及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悲惨身世,还可能拿自己和宝钗做一下对比如此这般想着,“遂立在墙角边花荫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脂砚斋也动情地批道:“可怜杀,可怜杀,余亦泪下!”如此传神之笔,如此哀戚之境,读书人又焉能不哭呢?第二十七回,宝钗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因思索到“他兄妹多有不避嫌之处”,“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聊聊数笔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把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形象勾勒的如此传神!第七十七回,宝玉心里想“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此处脂批道,“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不难看出,曹雪芹这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里,是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的,是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大发展。­
二、高超的叙事手法­
《红楼梦》在叙事方法上的成就是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并有大的革新,它高度发挥了“真假有无”相辅相成的艺术手段,运用巧妙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使得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高度统一,而且叙述的“有间架、有曲折”“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正如脂砚斋所说:“打破了历来小说之窠臼”。又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自从有了《红楼梦》传统的写法都被打破了!”(一)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胡适先生坚持《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鲁迅先生也说它,“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可见《红楼梦》“大约的确”是写实。第四回,薛蟠出场时,说他“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甲戌本旁批:“此句加于老兄,却是实写”。第八回,“贾母给了秦钟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脂砚斋批道:“作者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昔,肠断心摧!”第十七回,宝玉闲游,路遇贾政,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了。旁批说:“余初看之,不觉怒焉。盖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第二十回写莺儿和贾环因掷骰子争执,因提到“前儿和宝二爷玩,他输了,不但不急,还把余钱分给小丫头们了,”旁批曰:“倒卷簾法,实写幼时往事,可伤!”第二十三回,宝玉被金钏拉住,问他,“宝二爷,我嘴上刚擦的香浸胭脂,你还吃不吃了?”旁批,“有是事,有是人,活像活现!”第二十五回,马道婆向贾母说鬼话,这里有一批:“一段无论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并非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第二十八回,宝玉与人会饮,亲自行令之处,甲戌本一旁批道是:“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也!”同一处,庚辰本上脂批也说:“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类似的脂批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脂砚斋动不动就说:“经过见过”,“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屈指三十五年矣!”言语之中,旧日往事犹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脂砚斋的指点下,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之中的确有大量写实之笔,但是不要忘了,作为文学作品,它不能是完全的自传实录,这里面还有将“真事隐去”之后的“假语村言”,例如“太虚幻境”、“云山雾海”、“一僧一道”、“鬼卒判官”……曹雪芹“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本!”这些故事既像生活本身那样纷繁复杂,真实自然,又笼罩着一层真真假假,实实幻幻的神秘面纱。同时这两方面又两相映衬,叠映交融,它既要写实,又别开生面,另立新场,真假有无,交相辉映,着实称得起“转成新鲜”。
二)布局精妙,浑然一体。《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重大的一点就在于结构的伟大,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在如此浩大的空间,几乎上千个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清晰明了地娓娓道来,着实令人感佩!戚蓼生的序里说的妙,“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正是闻所未闻,奇妙之至!“神乎技矣!”但是这只是听说罢了,“吾未见也”,没想到还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今则两歌不分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戚蓼生又说:“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戚蓼生的这个评价当中,我实在想不出曹雪芹这个笔法应该怎么叫!精神分裂?那不对啊!那是疯了!我们姑且按照周汝昌老先生的说法,叫做“一笔多用,遍地开花”。《红楼梦》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单线、复线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相互镶嵌的网状结构,又独创出自然、浑然无痕的流动变化而又不断向上的“新的整体”。它以宝黛钗之间爱情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的由盛而衰为主线,主线之外还有多条副线,通过一僧一道下凡历劫,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等的穿针引线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有,它由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一个立体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脂砚斋说这是“天生地设的章法”,“不见一丝勉强”,“一丝不乱,精致大方”。《红楼梦》的章法结构、艺术构思和艺术价值的核心就在于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它是一座整体的艺术结构,而不是孤立的、各不相属的亭台楼阁。
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伏笔的运用,曹雪芹不是首创,然而他却是运用的最巧妙的一个!这也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打开《红楼梦》,可谓回回有埋伏,处处有伏笔。第一回,《好了歌注》中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脂砚斋早已点处,这其实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的每一个埋伏预示的都是后面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第十九回,宝玉到袭人家里去,“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拿给他,此处脂批说:“留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据张爱玲提到的《续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载,有一个《旧时真本石头记》,这本书后来写到,宝玉沦为了击柝者之流,贫贱无比,生活困苦之至,恰合此处预设的伏线。
第二十回,写十回,写到“当日吃茶撵茜雪出去”一段,脂砚斋批道:“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第二十六回又批道,“狱神庙回内有茜雪红玉一大段文字,惜迷失无稿!”脂砚斋反复强调狱神庙之事,可见其确乎为真!按照曹雪芹原来的设想,后面数十回后,茜雪要到狱神庙看望、安慰宝玉,正好与此处的伏笔呼应起来。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己卯本回后批说:“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中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这预示,若兰和湘云将要有一段“宿缘”,也未可知!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巧姐“看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此处脂批道:“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我们可以想象到第五回,那个册子的画上,那位纺线的村妇,极有可能就是嫁给了板儿的巧姐。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字时说,“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脂砚斋在此批道:“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可见,曹雪芹随笔一点,皆有埋伏,真可谓“手挥目送,八面玲珑”。这些人物、事件就比如这个宏大的结构网络上的一个个网结,触动一个,很远的地方就会有呼应。正是由于曹雪芹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正是因为高鹗的后四十回跟前面埋下的伏线“驴唇不对马嘴”,所以才造成了,红楼探佚学的昌盛,当然这是后话,不宜多说。­
三、优美的语言艺术和传神的诗词歌赋­:
《红楼梦》的语言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感染力。红楼诗词更是一个令人美不胜收的艺术大观园,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曹雪芹作为语言大师的深厚造诣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运用技能。­
一)词采华茂,情兼雅怨。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曹雪芹怀着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的凄美心怀以血泪为笔墨,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始出定稿。第十七、十八回己卯本脂批云:“《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限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我们要体会作者这等文字及其运用文字的技法的高妙,是要以领略其“情”为前提的。只有知其心,知其情,才能深入感悟他那情兼雅怨的语言之深味!曹雪芹的一支生花妙笔,如龙腾虎跃,手挥目送,八面玲珑,可以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叙的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行文轻巧皆出于自然,”“读此等文字,非细究再三再四不能领会,”作者忽而有“令人估料不到之文”,时而平淡叙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真可谓“圣手神文”孰人“敢不薰沐拜读”?语言的个性化是《红楼梦》语言的又一特色。同是**说话,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说话,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如此写法使得每个人物形神兼备,个性张扬!脂砚斋批书时,不时为雪芹之才所折服,常常感叹:“神工乎?鬼工乎?文思至此尽矣!”“文气如黄河出昆仑,横流数万里,九曲至龙门,又有孟门,吕梁束不得入海,是何等文字,令我拜服!”­
(二)诗词曲赋,最显神韵。脂砚斋曾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与一般作品中的诗词仅仅是正文的“附庸”或“点缀”不同,《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大观园,其中有不少篇目都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红楼梦》诗词的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个性化和情节化。­
所谓“个性化”即脂砚斋所云,“按头制帽法”,诗词即其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曹雪芹在赋诗时并未被自己的风格所限制,而是依据每个人的性格进行制作,。所以,每位人物的诗歌都和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学识修养相吻合,形成了诗词歌赋与人物类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如黛玉的诗风流俏丽,宝钗的诗温柔平和,湘云的诗清新洒脱,宝琴的诗富丽清奇,迎春的诗木讷无华等。咏白海棠一回,脂砚斋评宝钗的诗,“宝钗诗全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气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评黛玉诗却是,“起的突然,令人阅而有别致!”评湘云的诗是,“观湘云作海棠诗,如见其娇憨之态!所谓“情节化”,即诗词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的,如《葬花词》、《芙蓉女儿诔》,具有谶语性质的《红楼十二曲》及判词等,此等诗文均“言在此而意在彼”服从于一个“从体设计”。《葬花词》是《红楼梦》中最为凄婉绝美的诗歌,是最为经典的感时伤怀之作,凝聚了曹雪芹丰厚的思想情感。这首《葬花词》文字浅显流畅,音节回环复叠,抒情淋漓尽致,为黛玉情绪的宣泄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为我们打开了理解黛玉内心世界的窗口,是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环节。脂砚斋曾告诉我们说,诺大一个大观园,最终只为了一个葬花冢。《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所有诗词之中的“至情”之文,其语句之华丽诡巧,其表情之真切感人,几乎“无出其右者”!这样一篇至情之文,还具有悲谶之意,不仅是诔晴雯,更多是诔黛玉。诔晴雯只是表层内容,诔黛玉才是其深层旨归。此处庚辰本有一夹批,“如此我亦谓妥极,但试问当面用尔我字样,究竟不知为谁之谶!”总之,红楼诗词是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正因为这些诗词的存在才使得《红楼梦》这部大书在艺术上、美学上锦上添花,色彩绚烂!《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等于整个欧洲。”《红楼梦》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前人,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了杰出的创新,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它不同于西方小说,却又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达到了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自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鉴,但如何以高度的责任感整理和继承中华文明的传统才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提出,“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只要西化,我们为什么不能东化?我们也得化化他们!”这就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化艺术瑰宝,我们应当致力于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文艺批评理论,形成独立的“《红楼梦》美学”。­
刘铨福在题甲戌本跋文时说:“脂砚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种事,故批笔不从臆度!”脂砚斋自己也曾说:“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作为与曹雪芹关系极其亲密的人,他无疑深知作者著书底细,并且对此无边大梦了如指掌,甚至有可能直接和间接地参与了创作。例如凤姐点戏一节,脂砚斋批曰,“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再如,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脂砚斋明确地说,是他“姑命芹溪删去!”待到雪芹逝去,脂砚斋仍蘸着血泪批点此书,碧血丹心日月可鉴!他常常在批书时忆起雪芹,“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此可谓“此生血泪为君泣,慕芹丹心死不休”!由此可知脂砚斋对于曹雪芹不仅仅是知其书,更是深知其人!我虽然不完全同意周老先生的“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的说法,但我仍坚信脂砚斋是曹雪芹身边关系极为亲密的人,而且如果说曹雪芹作此皇皇巨著有开天之才,那么用毕生心血批点此书的脂砚斋应有补天之功!好了!说了那么多,最归结的一句:无边大梦谁先觉?脂砚斋中批书人!­

海波於襄阳静雅苑转自3146830374
编辑于2015-6-2822:37阅读

题图:祖国风光
摄影:海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qhwk.cn/shici/meirishici/8332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看中国唐朝影视城、想你让我心碎 ,想你让我泪流、从脂批看《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手机扫码分享

Top